冠县历史文化资源厚重,查拳、柳林花鼓、郎庄面塑等国家、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大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冠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这项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委员们发现这项工作存在基础力量薄弱、项目传承乏人、开发利用乏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委员们提出了四项建议。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营造保护氛围。通过设立非遗文化宣传周,编发知识读本以及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知非遗、爱非遗、护非遗的浓厚氛围。
二是建立领导机制,制订发展规划。根据冠县实际成立非遗领导小组,按照“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使其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通过整合和拓展非遗名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是成立非遗协会,投入资金发展。通过成立非遗协会,设立专门账户,年终纳入财政预算,进行对口扶持。在使用资金时,根据非遗的不同性质和级别给予传承人补贴,激励传承者的积极性,促其传承开发永续发展。
四是建立传承载体,进行市场开发。针对非遗的不同特点和属性,分别用文字、图解、视频及现代化传媒技术等方式记录其动作模式、乐谱及工艺流程等,便于传承开发和利用;另外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宣传出售,拓展发展空间。( 梁秀申 王亚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