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建言 搭好平台 强化协调
冠县政协着力打通履职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新年伊始,冠县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就向全县18个乡镇(街道)发布了2019年1号通知。通知显示:“各乡镇(街道)共开工建设46处,其中40处具备安葬条件,实现2018年半数农村社区建设公益性公墓的目标任务,为2019年实现农村社区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县民政部门负责这项工作的副局长李书强感慨地说:“这一成绩的取得,多亏了县政协的充分调研、积极建言和大力推动。”
去年以来,冠县政协牢固树立“推动履职成果转化”意识,从提高建言献策质量、畅通建言献策渠道、完善跟踪督办等方面入手,着力打通履职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精准建言,提高建言献策质量。该县政协把2018年确定为“质量提升年”,紧扣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围绕重点项目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学前教育管理、农村循环经济、精准扶贫等课题开展协商调研视察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他们组织各专委会按照方式求“活”、质量求“高”、成果求“实”的思路,“沉下去”摸实情,“跳出去”看问题,“合起来”找方法,紧跟时势、因地制宜谋求“金点子”,确保每一篇报告都能做到基础情况真实、问题准确实在、建议务实可行。在殡葬改革工作调研活动中,他们成立5个调研组,分别由副主席带队对所有乡镇(街道)进行走访调查,逐一分析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解决办法,提出了“严格执行殡葬改革”“充分发挥村级红白理事会作用”“统筹搞好公墓规划选址”等建议,为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深化殡葬综合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见》提供了重要依据。去年以来,共形成调研、视察、协商报告13篇,因为调研深、建议实均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不少意见被相关部门采纳。
搭好平台,畅通建言献策渠道。该县政协充分发挥社情民意信息这一“直通车”的作用,将委员上报的社情民意信息,及时整理,并形成《社情民意信息快报》,及时传递到领导“案头”和有关部门,力争用“小信息”去解决大问题。一年来,共收集委员上报的信息580余条,编发《社情民意信息快报》30期。其中,“环路红绿灯设置应及时调整”等信息反映的问题得到了领导重视和彻底解决。同时,他们还着力深化调研视察平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解决落实。其中,2018年10月,组织全体政协常委就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开展专项视察并召开协商会议。会上,委员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当面向县委主要领导同志提出12条建设性意见建议,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采纳。
强化协调,完善跟踪督办机制。在履职过程中,该县政协主动加强与县委、县政府的联系,积极争取对履职成果转化的支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委员的沟通协调,积极推动意见建议办理落实,并及时对暂时无法办理的做好解释工作,努力保护委员履职尽职建言献策的热情。同时,他们还注重加强对调研视察建议、重点提案的办理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回访,进一步加强履职成果的转化落实。在推进殡葬改革有关建议落实过程中,县政协多次联合民政、国土部门组成联合督导组,到各乡镇(街道)公墓建设现场进行现场查看、监督问效,并主动参与阶段性评比验收,及时纠偏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解决建议,加快了实施进度,提高了建设档次,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对于该县政协履职成果的转化,在刚刚闭幕的政协冠县十届三次会议上,聊城市委副书记、冠县县委书记李春田表示,“县政协深入开展履职活动,特别是一些工作亮点很值得其他单位学习:在殡葬改革、棚户区改造、信访维稳等各项重点工作中,扑下身子真调研、建真言,报送的每一篇报告都提出了很多富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赵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