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的柳林花鼓、郎庄面塑、查拳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蛤蟆嗡、柳林降狮舞、武训故事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在申报中……”近日,在“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周中,冠县文化局的负责人介绍了在政协的建言助推下,全县非遗工作取得的成绩。
冠县的历史文化资源厚重,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继承和弘扬好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既对推进“文化大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该县政协组织委员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开展专题调研,积极寻求非遗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提出了许多针对性建议,助推冠县的非遗保护与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
调研形成的《关于促进冠县非遗保护与利用的调研报告》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该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传承发展”的原则,认真落实委员建议。
冠县组织开展了每年一度的冠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保护周,集中举办各种宣传保护活动。对部分非遗项目进行统筹整合,对相同类型的项目进行合并拓展,提高冠县非遗知名度。建立了与非遗传承人的保护传承协议制度,传承人保护机制初步形成。对冠县查拳、蛤蟆嗡、郎庄面塑等进行记录,用文字、视频以及现代化传媒技术等方式记录拳谱、曲谱以及制作工艺流程,推广柳林花鼓和降狮舞走进柳林武训小学的模式,分批次对青少年进行培训,使非遗这种“活态文化”得以延续,以便永续流传。 (冠县政协 王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