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制定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把打造聊城城市品牌,建设生态型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等作为今后政府工作的中心之一。在整个创建活动中,市政管理工作将是重头戏,为此,聊城市市政管理局成立以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活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坚持用“四个一流”的标准严格要求,市政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聊城撤地设市以后,作为市政府所在地,东昌府区的城市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通过城区改造,道路拓宽,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城区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作为市政管理系统中的环卫行业,几年来道路保洁面积不断增加,服务区域相应扩大,但随之而来的是经费不足,制约了环卫行业的快速发展。
为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把竞争机制引入环卫行业,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鲁政发[2003]74号文件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意见,聊城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在2005年下半年进行了全市首家改革,推行政事分开、干管分离的机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奖罚分明的环卫管理、作业、监督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环卫作业队伍的建设,通过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机制的改革,需要一个有力的保障措施,才能将改革进一步深化,取得更大的成果。环卫行业属于公益性事业,需要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卫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从而保证市政管理水平的提高。
纵观我市环卫近几年发展的情况,虽然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时增添了部分车辆,提高了环卫机械化作业程度。但是在政府投入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 政府财政投入的人员经费不足。随着近几年城区建设和人口数量的增加,环卫保洁面积和生活垃圾清运量也相应增加,要高质量的完成任务,只能增加合同人员。但是几年来一直实行部门预算,在经费核定时没有充分考虑近几年增加的合同人员,造成合同人员经费不足,使环卫形成了欠账。
2、 近几年增加了部分车辆,改善了环卫作业的装备,提高了机械化作业的效率,但是车辆的各种消耗费用没有增加,使环卫背上了包袱。
3、 由于环卫是一个公益性事业,本身没有经营收入,有偿服务收费全额上缴财政,而且由于底子薄,欠账多,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制约了环卫事业的快速发展。
建议:
1、 城市环卫行业是一个窗口行业,城市环境卫生水平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中,环卫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政府要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加大投入。
2、 根据省政府关于市政公用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和办法,将政府财政由用钱养人转变为用钱办事,充分体现出政府财政作为公共财政的职能。作为聊城市市政管理系统改革的第一家,2005年下半年道路保洁改革的试点工作已经完成,2006年一月正式实施,通过一个月的运行,效果比较好。通过组建专业化的保洁公司,进一步强化了职责,进行精细化管理,使管理机制更加有效;通过机制改革,使职工有了危机感,增强了职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解决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通过精细化管理,制度化监督,城区的环境卫生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政府财政要提供一个更加优良的环境,通过政策上的支持,资金上的扶持,使环卫改革的成果能够持续下去,使城区的环境卫生质量有一个新的飞跃。
3、 政府财政加大对环卫基础设施的投入。“五城同创”活动的开展,建设生态型城市,其中主要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公共厕所、垃圾收集设施的建设力度,完善城市的各项公共设施,从而提高城市的整体管理水平,打造“江北水城”的品牌,建设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