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市委宣传部答复称,长期以来,市委宣传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统筹用好全市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青少年和党员干部为重点,实施大众化普及推广工程、历史文化展示及乡村记忆工程,不断完善普及教育体系,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聊城发展的精神力量。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列为普通中小学必修课程,结合道德教育和主题班会等形式在各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每年组织开展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举办戏曲、杂技基础知识讲座、开展演出活动等百余场。将传统节日融入到H5、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中。组织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月及文化自然遗产日活动。指导全市建成县级文明实践中心9处,建成乡镇(街道)文明实践分中心126处,村(社区)文明实践站(所)3525处。
推进红色文化教育传承。倡导国庆新民俗,组织开展“国泰民安、吃国庆面”活动,临清的“十香凉面”、高唐“坠面”等成为国庆期间的网红面食。举办“红动齐鲁”聊城市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参加“红动齐鲁”山东省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决赛选手数位列全省第五名,选手王晶更是一举获得决赛专业组的第一名;积极打造“周二红色电影免费看”红色文化服务品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创建中,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测评体系。
今后,市委宣传部将调动全市各类文化单位机构、各级文化阵地平台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积极性。培养传统文化人才资源,利用红色故事讲解员、五老人员、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为主体,适时组建宣讲队伍,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